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研究所

发布者:丁一娟发布时间:2023-12-20浏览次数:930

一、研究所简介

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研究所,依托劳动与社会保障(首批国家级“一流专业”建设)、劳动关系(省级“一流专业”建设点)两个专业学科,成立于1992年,前身为劳动经济研究所。历任所长依次为陈远敦教授、张怀富教授、王长城教授、李波教授。

秉承“开放、务实、严谨、求真”,聚焦收入分配理论与政策、就业与劳动力市场、人力资本、劳动关系等研究方向,致力政产学研一体化的融通创新平台,服务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,形成“为劳动人民代好言,为人民劳动发高声,为劳动就业撰隽文,为创新创业喝重彩”的风格,取得较大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。例如,王长城教授2013年《关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意见和建议》被武汉市政协采用、参加《湖北省集体合同条例》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》修改论证;李锐教授、李波教授2022年关于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金体系改革”的资政建言,获得全国政协委员会的采纳和感谢。

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研究所的特色:

 1、工资与劳动收入分配。以王长城教授、李波教授、陈楠博士为代表,聚力居民收入分配理论与政策、劳动报酬所得份额、人力资本收益、薪酬方案设计与诊断、人工成本与区域竞争力等方面,取得系列优秀成果,如企业预算劳动报酬的指导性依据:一种调控初次分配的新政策。

 2、就业与劳动力市场。以李锐教授、黄宏伟副教授为代表,就业与劳动需求主体及其行为研究、就业制度建设和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创新研究、城乡劳动力流动与统筹就业战略、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搜寻和组织等方面,形成研究特色,如微观质量评估导向下的就业促进政策组合优化问题研究。

 3、劳动关系。以熊卫教授、陈天学博士为代表,着力研究劳资纠纷、劳动标准等劳工问题,突出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性、竞争性和稳定性,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。在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、工会与集体谈判、法律保障和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,形成鲜明特色,如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及管理策略研究。

二、研究团队

(一)专职研究员

所长:李波    副所长:熊卫

研究员:黄宏伟、杨华磊、张孜仪、陈天学、李东方、程欣、刘纯泽、陈楠

(二)研究团队简介

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0人,兼职教授、兼职研究人员若干人,其中2/3的研究人员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和海外访问学者经历。多人受聘受邀担任兼职教授(客座研究员)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、学术委员、特约专家、高级顾问等职,如李锐教授受聘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。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和理事各1名,中国社会治理学会副会长1名,中国劳动学会理事1名,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常务理事1名,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副会长1名、副秘书长1名、常务理事3名、理事2名,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适度劳动分会常务理事3人,理事2人,中国人才研究会工资福利专门委员会理事1人。

同美国、荷兰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、意大利、加拿大等国和台湾、澳门、香港等地的研究机构和大学,保持着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,且与国家、省、市、县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、大中型企事业单位,建立相对固定的协作关系,已形成协同研究与转化应用的工作网络。

(三)主要研究成果

依托学科积淀,支持学科建设。现有劳动和社会保障(首批国家级“一流专业”建设点)和劳动关系(省级“一流专业”建设点)两个本科专业,以及劳动经济(省级重点学科)、劳动关系两个硕士专业。突出教材建设与更新,与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等机构合作,编著并出版《薪酬管理》《现代组织薪酬管理学》《薪酬架构原理与技术》《薪酬方案设计与操作》《薪酬案例诊断与推介》《劳动经济学:理论与应用》《劳动就业原理与政策》《员工关系管理》《员工培训》《工会:组织与管理》等20余部系列专业教材。同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关系处、武汉市汉阳区人力资源局等共建实习、实训、就业与创业基地,承办及参与全国及湖北省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等,形成多通路实践教学通道。

三、研究所学术委员会

主任委员:

熊卫:大红鹰dhy登录界面  教授

委员:(按姓氏笔画排序)

王茂福: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  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
冯喜良: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 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
李波:大红鹰dhy登录界面  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
杨艳琳: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 教授、博士生导师